English

低水/气耐硫变换工艺再获推广

2012-01-14

文章来源:中国化工报 

      中化新网讯  1月1日,中国石化湖北化肥分公司粉煤气化—低水/气耐硫变换新工艺项目开车成功。每小时节约蒸汽约20吨,节能降耗效果显著。这是继巴陵石化之后,该技术再一次获得推广应用。此前,我国已签订的9套壳牌粉煤气化合成氨生产装置中,有8套、总年产能约300万吨的合成氨生产装置选用了高水/气变换工艺。该示范工程项目的成功开发,将对现有高水/气变换工艺的其他同类装置起到良好的指导示范作用。
  据介绍,该公司2003年采用壳牌煤气化技术实施化肥原料“煤代油”改造。2006年年底投产后出现了许多问题:变换装置水气比高,末段出口温度高,吨氨消耗中压蒸汽高达1600千克,且变换炉操作不稳定,产品能耗高、成本高。为此,公司决定采用低水/气耐硫变换工艺技术对现有高水/气变换工艺进行改造。2011年5月,该改造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为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。示范工程应用成功后,将首先解决这些装置变换工段操作不稳、蒸汽消耗高、高浓度CO原料气变换易发生甲烷化副反应等难题,并为采用粉煤气化生产合成气开辟一条生产运行平稳、节能效果显著的变换新工艺途径。
  低水/气耐硫变换新工艺由青岛联信化学有限公司开发,充分利用壳牌废锅流程原料气水含量低的特点,通过控制工艺气中的水气比来控制第一反应器变换反应的深度,进而控制床层的热点温度,达到在热点温度较低(不会发生甲烷化副反应)的条件下将高浓度CO部分变换,使高CO浓度(CO含量>60%)的壳牌粉煤气化技术能在低水/气平稳和温和的工艺条件下实施的目的。
  据介绍,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的煤制烯烃、煤制氢、煤间接制油等新型煤化工,除采用水煤浆煤气化技术外,均可采用低水/气变换技术,技术应用潜力大。

0532-82279257